豬群自身營養狀況不好,體況差
豬群在進行疫苗免疫以后,無論是疫苗刺激動物機體的體液免疫、細胞免疫還是粘膜免疫,在機體產生抗體和某些細胞因子的過程中,都會以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等營養物質作為基礎,此時,如果豬群營養狀況不好,體況較弱,都會導致免疫反應受到明顯抑制,從而導致疫苗免疫的失敗。
受母源抗體的影響
母源抗體的影響導致免疫失敗,是導致豬群免疫失敗的常見原因之一,關于母源抗體干擾疫苗的免疫效果,主要是從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兩個方面對疫苗免疫產生干擾,其主要的作用機理是母源抗體會加速抗原物質的清除、對弱毒苗產生中和作用、母源抗體與特異性抗原位點的識別和結合阻止了抗原位點與機體免疫細胞上的抗原受體結合而導致免疫系統不能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
因此,選擇合適的免疫時間,有效的避開母源抗體的干擾顯得尤為重要。
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導致免疫失敗,主要是針對某些弱毒菌疫苗(仔豬副傷寒活疫苗CVCC79500、豬丹毒活疫苗G4T10株、豬敗血性鏈球菌病活疫苗ST171株),在免疫前或者免疫后濫用磺胺類和某些抗菌素類藥物,會導致活菌失去作用,并且,這些藥物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B淋巴細胞的增殖,使白細胞減少,影響免疫應答的水平,導致豬群免疫失敗。
受某些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影響
目前,豬群受某些免疫抑制疾病的影響,從而導致免疫應答功能受到限制,也是導致豬群免疫失敗的重要原因。在實際生產中,常見的豬免疫抑制疾病有豬圓環病毒病,豬繁殖與呼吸障礙綜合征(藍耳?。┑?,因此,在免疫時要做好對豬群疫病的實時跟蹤工作。
野毒或強毒株趁機入侵感染
豬群在接種疫苗以后,到疫苗產生免疫保護力,會需要一定的時間,而這段時間恰恰也是一個潛在的危險期,這期間,一旦有野毒入侵感染或者在此危險期感染強毒,常常會導致豬群疾病的發生,造成免疫失敗。
在潛伏期進行免疫接種
如果對豬群的健康狀況跟蹤不及時不了解,在疾病的潛伏期進行免疫接種,由于免疫應激的影響,此時豬群機體的抵抗力等已經相對減弱,增加了病原體感染增殖的機會,此時免疫無疑會加劇疾病的發生,豬只的病死率也會隨之增加。
疫苗使用和保存不當
疫苗在保存和使用過程中務必要按照正確的方法和方式保存,雖然某些疫苗中含有凍干保護劑,但是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還是要避免反復凍融,因為反復凍融會降低某些疫苗的效價,從而導致疫苗不能充分的發揮作用或者直接導致免疫失敗。
為了減少應激反應,最大程度地發揮疫苗的作用,建議在免疫之前對疫苗進行預溫處理,這樣既能有利于疫苗的吸收,又能減少應激。
人為免疫操作不當
豬場飼養管理人員素質和獸醫人員技術參差不齊,免疫過程中注射部位不準確、不消毒、注射針頭不按豬齡選擇長度,不更換針頭一針到底,皮下、皮內、肌肉注射分不清等問題普遍存在,導致免疫后抗體水平不整齊或者不合格,疫苗免疫后起不到良好的免疫保護作用,從而導致免疫失敗。
先天性遺傳因素影響
動物機體能否對接種的疫苗抗原產生免疫應答,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動物自身遺傳因素的影響,動物品種繁多,來源復雜,即使是同一品種不同個體對同一疫苗的反應也會不一致。尤其是在豬群養殖的過程中,為了選種,“近親”繁殖等行為的出現,使得某些隱性基因在“近親”繁殖后都表現出了顯性狀況,一定程度上導致動物自身免疫缺陷的發生,從而導致免疫的失敗。
博美萊建議:抓好日常飼養管理方面的各個細節,合理使用疫苗,才能保證豬群健康,保證養豬業健康穩定的發展。